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学院前身为放射系,成立于1985年,是具有鲜明医工结合特色的二级学院,主要开展医学和医工交叉学科领域的教学科研工作。
学院拥有完整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涵盖医学、理学、工学三大学科门类。现开设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生物医学工程、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方向)和智能影像工程5个本科专业。现有医学技术和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以及放射医学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可以招收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拥有山东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岗——医学成像和定量分析博新岗位。
生物医学工程和医学技术两个学科为软科世界一流学科。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医学影像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应用物理学(医学物理学方向)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
学院设有放射影像系、医学影像技术系、生物医学工程系、医学物理系、核医学系5个学科系和1个公共仪器实验平台,各系主任由中华医学会影像技术分会候任主委、山东放射学会主委等专家学者担任。医学影像技术学系和生物医学工程学系是山东省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学院设有山东省医学成像与定量分析工程实验室,并拥有两个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医学影像技术实验中心、智能医学影像与放射治疗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学院拥有国内唯一一座医学影像博物馆,该馆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国家级、省级教学名师,省级青创团队,现有教职工近百人,包括专任教师70余人,其中泰山学者6人,硕博士导师20余人,全职在站博士后16人。
学院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二等奖、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及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获得国家级优秀教材一等奖、二等奖及山东省一流教材;拥有省级一流课程5门,山东省优质研究生课程2门。
学院近年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数十项,省部级项目百余项。在PNAS、Radiology、Advanced Material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等国际高质量学术期刊发表论文2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50余项,其中美国、英国、比利时等国际专利10余项;其他专利35项,软件著作权35项。
学院致力于培养高质量人才,在校学生在高质量学术期刊发表SCI论文50余篇,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泰山杯”全国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大学生(本科)实践技能大赛、生物医学工程创新设计竞赛等国内或行业内知名比赛中屡获佳绩。
学院向各级医疗机构、院校及企业输送了大批杰出毕业生,广受省内外赞誉,赢得广泛认可。目前,学院已在北京、南京、杭州、深圳等地建立了校友会,进一步促进了校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学院遵循新医科、新工科理念,强化内涵建设,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三全育人”为根本,躬身实践,持续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形成了医、工、理结合的教育教学特色。未来,学院坚持以学科建设为牵引,强化人才驱动,加强多学科交叉融合,促进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整体水平全面提升,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良性互动,打造山一大影像品牌,筑梦国际化一流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