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学院首页 >> 学院新闻 >> 正文

放射学院脑疾病磁共振成像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焦青教授团队在《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发表论文

2022年08月02日

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学院脑疾病磁共振成像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焦青教授团队,以“Pallidal volume reduction and prefrontal-striatal-thalamic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isruption in pediatric bipolar disorders”(青少年双相障碍苍白球体积减少和前额叶-纹状体-丘脑功能连接中断)为题,在精神病学领域TOP期刊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IF=6.533)上发表论文。研究生张晓彤为本文第一作者,论文通讯作者为放射学院焦青教授。研究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学术提升计划和山东省泰山学者项目支持。

双相障碍(BD)是一种反复的抑郁、躁狂交替发作的重大精神疾病。患者临床表现复杂,发病早,存在认知障碍,尤其对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危害很大。我院脑疾病磁共振成像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焦青教授团队研究表明,皮质边缘回路障碍是双相障碍患者情绪失调的原因。而在青少年双相障碍(PBD)患者身上,该回路中的关键脑区-纹状体亚区是否存在结构或功能异常,还不清楚。该研究从神经影像学的角度出发,分析BD患者的结构和功能磁共振图像数据,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BD-I型右侧苍白球体积减小,PBD-I和-II型的前额叶-纹状体-丘脑功能连接异常,同时,PBD-I患者的发作次数与左侧苍白球和右侧尾状核间的功能连接呈正相关,提示功能连接的增加与发作次数密切相关。本研究不仅提高了对双相障碍患者苍白球结构、功能异常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建立该疾病纹状体亚区与前额叶皮层之间的病理机制,揭示纹状体亚区功能障碍与临床症状之间的潜在联系。

此项研究的成功发表,极大程度地调动了科研工作者的热情,为科研人员提供了更多创新动力,激励更多科研工作者为医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论文开放获取链接地址: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65032722000556?via%3Dihub

DOI: 10.1016/j.jad.2022.01.049

地址:山东省泰安市长城路619号

电话:0538-6222138

版权所有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医学科学院)放射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