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新闻

上级栏目

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放射学院一行赴沂蒙红嫂纪念馆参观学习
日期:2021-11-15   来源:放射学院   浏览量: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沂蒙那个山上哎好风光。青山那个绿水哎多好看,风吹那个草低哎见牛羊……”。这首家喻户晓的《沂蒙山小调》,唱响在巍巍蒙山、滔滔沂水,唱响了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在中华大地绵绵不绝,久久回响。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时深情地说,我一来到这里就想起了革命战争年代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儿女,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的事迹十分感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山东革命根据地是革命战争年代全国持续时间最长的老根据地之一。从1938年到1949年,在长达12年的沂蒙革命斗争实践中,各级党组织和人民军队为了人民利益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舍生忘死、参军参战、奋勇支前,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铸就了伟大的沂蒙精神。

为了深入体验沂蒙精神,感受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峥嵘岁月,继承优良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凝聚奋进力量。11月14日,放射学院一行5人来到沂南县,走入沂蒙红嫂纪念馆,聆听那段扣人心弦的红色历史,回顾沂蒙人民感人肺腑的革命故事。

沂蒙红嫂纪念馆位于沂南县马牧池乡常山庄村,是山东省沂蒙党性教育基地,是国内迄今唯一全面、系统介绍“红嫂”的专题纪念馆,也是中国唯一一处以普通群众为主题的革命纪念馆。

走进红色沂蒙山展室、红嫂原型明德英展室、沂蒙母亲王换于展室、沂蒙大姐李桂芳展室、拥军妈妈胡玉萍展室、沂蒙红嫂群体展室等10个单馆,感受到三百多名红嫂典型的感人事迹以及沂蒙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毁家纾难、拥军支前的壮丽史诗和军民情谊。

沂蒙山区,户户忙支前、村村有烈士、乡乡有红嫂。数据显示,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的12年间,沂蒙人民做军鞋315.13万双,做军衣121.68万件,碾米面11715.9万斤,救护伤员5.9万人,掩护革命同志9.4万人。整个解放战争中,山东出动支前民工1106万多人次、小推车30多万辆,担架6万多副,运送粮食11亿斤,支援战役占到全国战役总数的23%。陈毅元帅曾深情感叹:“我进了棺材也忘不了沂蒙人民,他们用小米养育了革命,用小推车把革命推过了长江。”这种情怀正是对沂蒙精神的最佳诠释。沂蒙红嫂纪念馆由2000余幅图片、500余件实物,100多件实景雕塑组成,以沂蒙红嫂的感人事迹展现了“最后一口粮当军粮,最后一块布做军装,最后一个儿子送战场,最后一件老棉袄盖在担架上”的大爱情怀,集中反映革命战争年代山东党政军和沂蒙人民战斗支前的光辉历史。党为人民谋利益、谋解放,人民坚定跟党走,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不屈不挠,共同铸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精神,广大沂蒙人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最为壮丽的诗史。

通过本次沂蒙之行,大家充分感知在苦难岁月中普通老百姓的坚定信仰和无悔追求,感知那个时代的先辈们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感受沂蒙红嫂在战争年代支援前线的艰辛与不易,坚定了传承沂蒙精神之心,勇担大任之魂。沂蒙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是我们党、国家和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新时代,我们一定要继续学习、传承、践行沂蒙精神,把红嫂故事讲给广大学子,引导他们学党史、悟精神,不折不扣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共同汇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通讯员:徐媛媛

版权所有:山东第一医科大学放射学院
鲁ICP备19027497号
鲁公网安备 37099202000084号